《亞果出任務》(Argo)是2012年班·艾佛列克自導自演的美國驚悚片,改編自1979年的伊朗火線對峙危機中的真實故事。在北美該片於2012年10月12日上映,並在2013年金球獎得到最佳劇情類電影獎及最佳導演。
劇情
1979年美國駐伊朗大使館被憤怒的伊朗民眾佔領,多名美國火線對峙被扣押。6名美國使館人員在佔領過程中趁亂出逃,躲在加拿大駐伊朗大使的家中。美國中情局想方設法要把這6個人轉移出伊朗。
特工東尼·曼德茲設計行動方案,自己假冒是拍攝一部名為「Argo」的科幻影片的加拿大電影製片人,到德黑蘭選景,讓這六個人也使用假加拿大護照,冒充電影製作團隊成員,一同乘飛機離開德黑蘭。
製作
評價
媒體綜評86分,《紐約郵報》、《舊金山紀事報》、《今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紐約每日新聞》、《夏洛特觀察報》、《芝加哥太陽報》、《亞利桑那共和報》、《坦帕灣時報》、《紐約觀察者》、《娛樂周刊》、《Boxoffice》雜誌等媒體都出具滿分。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4%,影片獲得了極高的評價[5]。
代表性評價:「一部莊重大氣且精雕細琢,並具有黑色幽默現實主義的政治驚悚片,而所有角色的表演亦堪稱完美」,「極端緊湊的結構混搭以近乎任性的幽默,還有貫穿始終的懸疑概念」,「發生在伊朗的緊張局勢和華盛頓的策略爭鬥交相輝映,共同構成了無可批駁的精彩主線」。
-------------------以上摘自維基百科---------------------------------------
若要真實感受東西方文明衝突所造成的緊張甚或恐懼,來看這部片準不會讓人失望,但最好有心理準備,免得把處理不了的內心衝突留給自己。
東尼·曼德茲帶著六位假扮的劇組人員,走在人群中--德黑蘭穆斯林的市集,有八千年歷史。為了成功瞞騙伊朗官方他們是來真的,這趟可能是死亡之行的街頭景點探勘,是免不了了。出發前,個個膽戰心驚,深怕一出門就像羊入虎口一般,被慘痛撕裂。
途中巧遇反美的示威遊行,小包廂車在看似猙獰、咆嘯的人海中緩緩前進,觀影人大概與我一樣,深怕一個小擦撞,就引發不可收拾的後果。
所幸,成功突圍。
不過,這點緊張與準備出關登機前的驚懼指數相比,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我的心臟隨著劇情的發展而加速跳動,(後來戲院遇地震,一度還誤以為是自己心理作祟,心臟跳得太快導致)通關人員的一個小動作,都可以令人寒毛豎起;可想而知,其後軍方的盤查與扣留,那段劇情就更叫人血脈賁張、冷汗直流(誇張的描述,但其實亦不遠矣),深怕一個不小心,就Say goodbye了。
東尼·曼德茲--最後獲頒國家最高級特勤勳章,這是他當得的,這是可用命換來的,(對於獲獎與否他似乎看得很淡) 他的英勇、冷靜、犧牲與堅毅不屈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動。這樣的人,怎能不重獲妻子的芳心與激賞。
加拿大使館窩藏並接待六名使館人員的一對夫婦,長達近三個月,每天都是冒著生命的危險。他們的女傭--伊朗人亞沙,在受官方盤問時,選擇保護六位美國人,即使對方以回教教義: 沉默者也一同獲罪,施行軟威脅。
隨著飛機上空服員廣播聲響起:招呼乘客享受機上果汁,而不是飛機將掉頭飛回德黑蘭機場,六位重獲自由的使館人員,莫不興奮、感恩落淚,這一刻,真叫人額手稱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