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專家論壇 (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2009-01-20 中國時報 【南方朔】

     美國歷任總統裡,被後人視為神的,只有華盛頓和林肯。效法林肯精神早已成為了後代總統宏願。由於林肯出身共和黨,布希即曾自命「林肯的黨」,但他的所為卻都是林肯的反面。而今歐巴馬就職,也以效法林肯自勉,世人也樂觀其成,希望他能成為廿一世紀的林肯,替全球帶來和平、包容與安祥。

     林肯被刺身亡,迄今已一百四十四年,林肯神話裡,最動人的乃是它的靈魂到今天都尚未安息。曾有許多值夜警衛在白宮看過林肯飄盪的靈魂,也有人在他的故鄉春田市見過他的幽靈,近代美國詩人,也出生春田市的林賽(Vachel Lindsay)就寫過一首〈林肯子夜漫步〉,詩中有句曰:

     而今他不能在丘陵墓園安息

     他仍與我們同在──有如過去一般!

     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的我們

     驚訝的發現,他經過了我家門前。

     他頭低垂,想著人們和列國諸王

     啊 當生病的世界在哭喊,他怎能安息?

     太多鄉民在作戰,為了他們不懂的理由。

     太多農家則在黑暗的恐怖中哭泣。

     所有好戰軍頭的罪惡讓他的心如焚。

     他看到巨艦在大海橫衝直撞。

     他那圍巾裹住的肩膀

     承擔了太多心酸,愚蠢和苦痛創傷。

     他無法安息,除非精神的黎明

     到來──歐洲閃亮的希望得到解放!

     清明同胞的聯盟,工人們的大地

     能將終極和平帶到這穀物之鄉,及山邊海疆。

     列王仍在殺戮使他覺得心碎,

     他為人們所付出的一切勞累

     似乎仍舊徒然,誰能帶來安祥和平

     到那時或許他才會在山丘再度沉睡?

     林肯已死了一個半世紀,而他的靈魂仍對這個世界牽腸掛肚無法安息。林賽的上述詩句,已成了對林肯最好的禮贊,而論林肯的偉大及堪為一切政治人物的榜樣,原因有三:

     第一,林肯出身寒微,他受正規教育的時間加起來還不到一年,他後來一切都靠自學苦讀,而影響最大的則是《聖經.新約》和《華盛頓傳》。他那真誠的謙卑,對正道的堅持,以及心靈的偉大,都因此而形成。

     第二,他在總統任內,乃是國家撕裂的危險時刻,在所有類似處境的國家,他幾乎是唯一能夠站在歷史及道德高點,試著建立共識的領袖。他談話真切而感人,沒有任何彫琢,都是自然流露。在西方,他已被公認為是繼耶穌之後第二偉大的說話人。當代林肯學權威威爾遜教授不久前在《林肯之劍:總統職位和話語力量》近著裡,就明言林肯是用他那種人間幾乎難以聽到的高度話語力量呼喚著人心跟著他攀爬到另一個境界。他用「話語之劍」,征服了人心。

     第三,林肯樸實、不做作,只是以普遍的人性標準對待一切問題。因而他遂能非常言簡意賅的掌握住政治的終極價值。他的政治哲學散見於所有談話中,而最重要的則是〈蓋茨堡演說〉。一八六三年十一月十九日,一萬五千群眾聚集在蓋茨堡戰場墓園,人群散亂,主講人是曾任哈佛校長的演說名流艾佛瑞特,他語言如花,講了兩小時,而林肯則只說了二百七十個字,這二百七十個字救贖了內戰,也提出「民有、民治、民享」這個政治終極價值。當代學者威爾士以解釋這六個字聞名,他即說「這六個字改造了美國這個國家」。由於〈蓋茨堡演說〉太過偉大,甘迺迪就職時不知如何講就職演說,他的智囊就勸他反覆去讀這篇演講,「讓自己浸泡在偉大之中」。

     歐巴馬以林肯自期,我們祝願他!

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狄英.楊艾俐  出處:天下雜誌 403期 2008/08

跨國公司,尤其是美國的跨國公司高級領導或是董事會,總是有許多國家的人才。你去皮克斯(Pixar)或微軟(Microsoft),東歐的、南美洲的、印度的、非洲的,網羅全世界的人才,他們都帶來個別的背景與經驗;個別分析問題,了解事情的看法,所以能夠造就一個了不起的跨國公司。

所謂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我們沒有泰山,更不得不採取這樣子的政策。

問:有什麼具體政策吸引人才?

答:第一,必須是開放寬容的社會。讓這些人才覺得在這個地方自在舒服,願意居住,把家人帶來。所以必須是一個開放、平安、有法治的、有系統的國家。

第二,新加坡是一個以英語為工作語言的社會,全世界的人才到新加坡,都可以共同工作。一個日本公司可以聘請中國工程師、印度的做事員、東南亞來的馬來西亞行政人員一起工作,用英語交流。如果在亞洲另外一個國家,沒有那麼容易做得到。我們有語言的優勢,並且是社會風氣。

第三,要創造經濟機會。如果環境好,沒有經濟機會,新加坡可能成為一個度假勝地,但不能成為一個經濟樞紐。所以這是一個互動性的良性循環,把人才吸引到新加坡、人才再吸引人才。我們推行bio-medical(生醫科學)的R&D、或是奈米科技等新科技,若不能吸引一流的科學家來,自己絕對做不到。

當然我們也必須培養自己的人才,成為土生土長的科學家、不能夠單單依靠我們自己人,必須吸引全世界到這裡來。

美國許多頂尖大學、研究所也必須這樣做。像波士頓有十多所大學,所吸收的是全世界來的研究人員及學生。新加坡希望成為東方的波士頓,所以發展高等教育也必須採取同樣的哲學。

問:新加坡政府一向非常有效率,公務人員具備廉能。如何做到的?

答:我們的態度是,政府的管理機制,對國家的成功發揮很大的作用。政府本身不能創造財富,但是政府能夠為企業界提供創造財富的條件,這是我們的責任。

因此,政府的工作效率必須跟私人企業同樣高;政府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辦事能力也必須跟私人企業的專業人士一樣強。如果私人律師比法官聰明的話,法治就發生問題了。如果企業家比我們經濟管理人員來得聰明,創造經濟發展的環境會發生問題。如果反對黨比政府來得厲害的話,應該交換位置,否則不能夠維持這個制度。所以,前提是,我們要有高效率、有好的工作表現的一整套制度。

我們每個部門都有常任祕書,直接對部長交代。常任祕書之中,我們選擇一個,委任他為公務員首長(head of the civil service),是整個行政組織的首長。他就負責協調其他常任祕書之間的合作,同時也負責樹立公務人員之間的風氣,包括清廉與紀律。公務員首長不只是很能幹,同時必須是很有決心、不怕做壞人、不怕觸怒人,如果看到事情錯了,必須糾正,因為上樑不正下樑歪。

不但要有良好的公務人員人選,還有提拔公務人員、培養公務人員、賞罰公務人員的一套制度。賞罰必須分明。聘請公務人員,不只是頂尖人才,整個系統,每個人都必須能勝任工作,且完全專心做工作。做得好,會獎勵你,做不好,當然會有後果,不能是鐵飯碗。如果大家覺得是有鐵飯碗,敷衍了事、想著幾年就退休了,那絕對不行。

整個系統從上到下,每個階層都必須任人唯賢。擔任這個職位,是因為你是最好的人選,不是因為你有裙帶關係,或因為在這個部門的時間最長,所以輪到你。不能這樣做,要有很透明、客觀的人事系統。

問:如何讓公務人員一直進步?

答:培訓很重要,不只是培訓,還有一種感召,使他們了解我們的價值觀、思想與理想、以及運作的方法。

公務員進來時會有一個課程,工作到某一個階段,還會有課程,與其他公務員一起上課。我們有一個新加坡公共服務學院(Civil Service College),也每年把一些公務員派到國內外的一些大學讀MBA或是MPA,給他們一些經驗與見識,帶回一些新思想到我們的組織與工作上。但這不等於說已經成為一個有系統的團隊,要成為一個團隊,能夠有效、有互動性的在部門裡面服務,需要一段時間。進入政治,必須覺得這是一份值得做的工作,不只為照顧自己與家人的生計,同時要對國家長遠的平台上,扮演一個有用的角色。

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認為「終身學習」不同於一般所謂的「活到老、學到老」,因為單純只是「活到老、學到老」太無目標、太無紀律、也太沒有計劃。

什麼是終身學習?很多人把今天看看小說、明天看看文學、後天看看唐詩宋詞,當作終身學習;甚至,有人兩個月不看書,只跟一位有知識的人,聊個半個鐘頭,也當做是終身學習。這也許是學習,卻不是我所認為的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必須是:有目標、有系統、有紀律,而這些是有步驟可循的。

以我為例,今年年初,全球金融危機開始爆發,我就把了解金融危機當作我學習的標的。這是有目標。

有系統指的是,只要是能幫助我了解金融危機的所有的東西,我都拿來看,就包括《華爾街日報》、《國際先鋒論壇報》,還有《經濟學人》、《BusinessWeek》、《Fortune》。儘可能掌握和了解與金融危機相關的知識與影響,了解它為何發生、它如何引爆經濟的不景氣。
至於有紀律,就是每天看。

另外,以美國大選為例,因為我很關心美國大選,並計劃於十一月中旬針對美國大選的意義進行公開演講,因此了解美國大選就成為我另一個學習的目標。除了大量閱讀相關資料外,我每天早上大約七點鐘,會一邊在跑步機上運動,一邊收看CNN的節目「Situation Room」的分析;由於台灣對歐巴馬陣營的接觸不多,我甚至跑到美國與歐巴馬陣營的重要幕僚深談。

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學習全世界,不只學習台灣、大陸、亞洲。學習世界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英文能力,假如你無法流利地閱讀英文,要學習世界就比較困難。 以新聞而言,台灣報紙報導國外的新聞的量很缺乏,台灣的新聞台雖然有時候會報導國外新聞,但簡直是少到幾乎沒有。

所以我曾經說過要學習世界,起步點就是每天看《國際先鋒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你會在裡頭看到不同的世界。除了《國際先鋒論壇報》之外,可以再看看《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還有美國的《Business Week》。

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孩子選擇的路,走得無怨無悔,甘之如飴就好。畢竟理想的實現,比金錢穩定和舒適更重要,人生有這樣的機會,要把握,」陳建仁的理性提醒他。
信仰天主教的陳建仁認為,生命的價值是為人類服務和貢獻,每個人的專業都該以此為目的。

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採訪整理/李雪莉.謝明玲  出處:天下雜誌 410期 2008/11

相關關鍵字:文憑主義/文憑主義

教育部長鄭瑞城年輕時,是個不喜歡考試的學生。他更不喜歡老師填鴨、威權的教育哲學。

這影響他日後的教學方式。擔任新聞系教授時,同樣教導深度採寫課,他絞盡腦汁出題,很少用考試測驗學生是否理解,反而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大量閱讀和採訪,針對重要的社會議題,完成專題報導。

他相信,教育必須激發學生的熱情與智慧,如果缺了一樣,人生會像無根的浮萍,長不出力量。
此刻的社會仍脫離不了文憑主義的綑綁、對分數的上癮,學習方式仍極度扭曲;鄭瑞城很清楚這並非一時半刻能解,但在過去六個月,他試圖扭轉公務體系長久的錯誤觀念。

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