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部片子談同性戀
巴比是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
出生於虔誠基督教家庭的他發現自己有同性戀傾向時非常的惶恐
因為從小耳濡目染特別是教會和母親對同性戀的看法是嚴重犯罪
母親的個嚴厲專制的人 父親則有點冷漠
諮商師說這是影響孩子性取向的影響因素
然而巴比的哥哥則很正常
所以似乎也有先天的因素
片子前半段主要描述這個家庭
巴比是個很好的男孩子 深受家人的喜歡 他是家中的寶貝
然而自從同性戀傾向的情形被家人知道以後 巴比感受到自己像是個過街老鼠 人人喊打
因為教會家人及社會的不接受
使得巴比每天的生活過得戰戰競競
他每天寫日記 記下內心的掙扎與痛苦
他也向上帝祈禱 祈求上帝原諒他的罪
直到他認識了波特蘭的男友--大衛
他才感受到完全的欣賞與接納
他索性搬到那裏居住
然而母親也從此與他斷絕關係
在此之前,母親用盡各樣辦法勸告巴比要遠離罪惡
通常是祈禱和在家裡各個地方貼滿聖經的經文
內心嚴重的衝突令巴比決定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他從高速公路一躍而下當場慘死
消息傳回家人耳中無一不悲慟莫名
然而木已成舟無法挽回
巴比的死仍 一直影響這個家庭
家人多半對家中的女主人不能諒解
她前往在同性戀教會牧會的牧師那裏
不是尋求協助-而是去質疑對方的同性戀神學觀點
其實她是想尋求協助 但他的個性挑起了一場口角
牧師向她提出利未記22章不能用字面解釋 如果要用字面解釋
那麼不聽從父母的小孩也得受死
對於其他的經文 牧師也提出應小心解釋的見解
他說有時候適當的質疑 反而能建立深刻的信仰
上帝的愛不會因為這個人有同性戀傾向而改變
上帝愛每一個人,包括同性戀者
那位母親後來有機會到一個支持同性戀者父母的支持團體
在哪裡聽到了許多與她相同感到經歷的人
她漸漸地了解到巴比其實沒有罪
做為母親的她也真知道這個孩子打從出生就是那個樣子
其實他一直都沒變
是她的觀念使她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
她突然覺得是她殺了巴比
痛哭並祈求上帝的寬恕
此時牧師就在身旁安慰她
很戲劇性地 在一場提出申請住家當地同性戀自由日的一場聽證會裡
她成為最後一位發表意見的人
首先她說聖經字面上對同性戀行為的觀點
大部分的人都拍手同意
漸漸地她說到自己孩子自殺的經過
並她如何調整自己的觀點
她非常誠懇的呼籲在座的人在指責同性戀是罪惡前
不要像她那樣急於論斷 而要多傾聽同性戀者的心聲與心情
感人肺腑的一席談話 連一根針掉到地上都會聽得到聲音
這場電影令我涕淚縱橫
世界上的罪惡如此之多
上帝也仍然接納那些犯罪的人
我們不會把焦點一直放在罪行上
因為上帝也不這樣做
我們無法解釋何以有些人天生就有同性戀的傾向
也許這也是罪的結果
然而對於那些不符合聖經教導的行為
我們理當下更多的功夫去了解 並且很有智慧地去面對處理
生命本來就不完美
就像有人天生下來就有殘缺
然而殘缺的生命卻因得著上帝得愛而得以圓滿
=======================================
一則刊登在台灣教會公報有關同性戀結婚合法化的評論(點選後閱讀)
=======================================
一則刊登在台灣教會公報有關同性戀結婚合法化的評論(點選後閱讀)
全站熱搜